酸菜鱼

权蒙史书糖整理

哈哈哈,热爱说凭什么的我,在这对上也要这样说

凭什么

谓雨:



球球看看我们冷cp吧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“ 投稿一对史向君臣。


明明史书里甜翻天,在中学课文里也有过一兜兜存在感,很典型很和谐的感觉。


结果,若干年前,一部ooc魔幻大剧横空出世,编剧硬生生把这俩君臣给拆了……原本甜到掉渣啊!!被拆毁得不成样子。关键这剧洗脑包也厉害,很多不懂历史的不由自主就跟着编剧的逻辑走了,认为剧本写的是真相,就是君主把臣子玩死了,我:??????,史料里的慰问探视都他妈是假的吗!!


我还记得几年前有个拉郎混剪,比较火,up主给君主分了个很寻常的镜头,一堆弹幕评论硬说这个镜头讲的是洗脑包的内容,搞到最后up主没办法,只好把那个镜头删了……删了……删了。


洗脑包贻害万年啊啊啊啊啊啊啊啊,我真不想这对的名字一旦一起出现,大家就都在讨论洗脑包ooc设定,他们之间明明是糖片那种的啊!! ”




前段时间,冷CP爱好者bot出现了这么一个投稿。


是哪家cp如此悲惨,明明糖多情重、史书盖章,却还惨遭同人剧荼毒?


为什么恩爱两不疑,最惹天妒?


是哪对君臣从正面典范变成了反面教材?


是的,这个cp就是孙权&吕蒙!


这个cp,让陈寿颤抖,让吴众闪瞎,让无数人怀疑自己看了假的史书!


他们原本的羁绊到底是怎样的?不来了解一下吗?






  本文主要来自吴书九《吕蒙传》,里面基本是吕蒙个人的经历,及升迁史,当然,也是他的一生。


  而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在其中占据了大量的比例。


  


  从明糖说起,即字面上就能看出他们羁绊的,不明显的我就不放了。


  1.绛衣初见


  大家很熟悉的绛衣,孙权刚开始统事时,想要合并兵少又没什么用的小将,吕蒙为了保住部曲,使了点小聪明,找人借钱给兵士们做绛衣绑腿,即统一制服。孙权检视时,看到“陈列赫然,兵人练习。”这次给孙权留下的印象相当不错,“权见之大悦,增其兵。”可见吕蒙的小手段很成功。孙权对他大(yi)为(jian)赞(zhong)赏(qing)。


  


  2.从征黄祖


  建安十三年,黄祖的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,已经是都尉的吕蒙率领前锋打败了他,亲自取了他首级,于是孙权军势如破竹攻进城中。胜仗之后,孙权不忘给吕蒙记功“事之克,由陈就先获也。”打了胜仗,是由于先斩获了陈就啊。于是封吕蒙为横野中郎将,赐钱千万。可见这时吕蒙在孙权心里已经有一席之地了,赏赐也非常丰厚。值得一提的是,据胡三省说,横野本是将军号,因为资序未到,所以只能做中郎将。换句话说就是,要是此时为讨虏将军的孙权能封属下将军,而吕蒙资历又够的话,孙权会毫不犹豫封他为横野将军。


  


  3.初辞益兵


  就在这一年,曹操南下,邀请孙权会猎于吴,也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前夕,决定一战后,孙权任命周瑜、程普为左右督,率军抗击曹操,吕蒙也在其中。乌林破曹操、南郡围曹仁后,益州将领袭肃带兵归附,周瑜便向孙权上书,提议将袭肃的兵众归并给吕蒙。这时吕蒙的直接上司是周瑜,周瑜此举,乃是向孙权表示会为孙权栽培吕蒙。而吕蒙却上书推辞了,先夸夸袭肃,说他有胆识,再夸上孙权,说袭肃是慕化远来,所以夺他兵力这件事从道义上讲不合适,引出了自己的目的。孙权听了很是受用,“权善其言”,于是把袭肃的兵力还了回去。


  在这里,吕蒙的品性格局已经初现端倪,他不再将眼光止于千百部曲的得失,而会考虑到更多,这展现了他的大局观,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,孙权越发重视他,将他视为一个可造之材。


  在周瑜的照拂下,攻南郡的过程中,吕蒙在军中的地位也渐渐显露,救甘宁时推荐凌统守营,还献计夺曹军马匹,可见智谋不错,也体现了他的情商,行事严谨。得胜而归后,被封为偏将军,领寻阳令。


  偏将军是个什么概念呢?大破曹操、击退曹仁的周瑜,在这时,封的也是偏将军……


  一个没有根基背景、行伍出身的小将,如此提拔重用,已经是心腹的存在了吧?孙权对吕蒙的信任在此可见一斑。


  


  4.孙权劝学


  就在这个时间点前后,发生了著名的孙权劝学事件,这件事的前提,按照我们的生活常理来看,首先权蒙两人好感度必然不低,看得顺眼为他着想(或者说想进一步重用他)才会劝学,没毛病。孙权劝学的对象是吕蒙和蒋钦,对他们说,你们现在掌管事务,不能不学习啊。蒋钦说了什么没人知道,反正吕蒙是开口了:军中事务太多,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啊。


  等一等!吕蒙同学,老板叫你读书,你竟然还推辞?请问你们俩平时是个什么相处模式?


  于是孙权耳提面命:我难道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去吗?总该涉猎知道往事吧?你说你事情多,有我多吗?我读过《诗》《书》《礼记》《左传》《国语》,统事后又读了三史和诸家兵书,觉得非常有用。你们两个悟性好,是学习的好苗子,哪能不读书呢?赶紧读《孙子》《六韬》《左传》《国语》和三史去。孔子都说“终日不食,中夜不寝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”。光武帝戎马之余手不释卷,连曹操都自称老而好学。(最后这句被人吐槽,“哪有这句啊,只怕是孙权的杜撰。”孙老板你也就欺负不读书的子明吧!)


  于是吕蒙才开始学习,学有所成,声名日显,此时接替周瑜的鲁肃手下的人也劝他去拜访吕蒙,原本瞧不起吕蒙的鲁肃与吕蒙对谈,就被他的学识所惊,感叹吕蒙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,吕蒙则表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,又劝鲁肃,如今与长而好学的关羽为邻,不能不未雨绸缪,制定应急预案,于是为鲁肃出了几条策略,鲁肃也敬而受之。


  由此,我们可以看到,吕蒙的智慧不仅在于应对,更在于先发制人,做事之前就想好许多策略,计划周详,这种行事风格在后面还会有所体现。


  孙权对吕蒙的学习成果也很是赞叹,越发重视他。从此进入“言听”“计从”期。


  其实从孙权给吕蒙开的书单来看,他在统事后读的一般是史书与兵书,给吕蒙开的书单也是如此,偏于实用,这种准则与吕蒙的作风也是相契合的,出身孤微的吕蒙行事就是以实用达成目的为先,而不追求形式,这正对了孙权的脾性。


  


  5.再辞并兵


  吕蒙驻扎之地有三个邻居,分别是成当、宋定、徐顾,都是他的同僚。这三将死后,因为子弟幼弱,孙权就决定把他们的部曲都并给吕蒙,吕蒙又一次推辞了,理由是三将都勤于国事,并没有犯错,虽然子弟幼小,却不应该夺了他们的部曲。坚持三次上书,孙权拗不过他,这才准许了。(再次灵魂质问,你们俩到底是个什么相处模式?)


  


  6.濡须立坞


  建安十六年,听闻曹操即将进攻,孙权想要在濡须建船坞,众将都没看出关窍,纷纷说,上岸作战,洗足上船,何必要什么船坞呢?吕蒙则站出来说,战事多变,有盛势衰势,不能保证百战百胜,如果真的碰上敌军步骑追击,来不及下水,怎么上船?


  孙权听了很高兴,于是下定决心设船坞。


  值得一提的是,吴魏交战常在两淮之间,濡须船坞建立后,曹操即使设好计开战,也讨不了好去,可见濡须坞的战略重要性,吕蒙能够事先想到这点并说服众将,是相当有战略眼光与先见之明的,也难怪孙权宠信他了。


  


  7.百鸷一鹗


  濡须战事不利,曹操转而把主意打到了庐江,任命了个庐江太守叫朱光,朱光在皖城屯田备战,吕蒙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问题,向孙权建言:皖城农田肥沃,收割后兵精粮足,战力必定大增,这样下去,不出几年,就很棘手了,还是早早除掉他们为妙。


  孙权听后,也意识到了严重性,于是亲征皖城,向诸将问计,众人都建议垒土山、制作攻城械具,只有吕蒙意见不同,说,制作械具和修建土山都需要上把月的时间,一拖延援军肯定就到了,何况我们是在乘着下雨水足进攻,要是拖延下去,水势退去,路途被阻,回去也很艰难,倒不如趁现在城池不坚,我军士气充足,一鼓作气而上,很快就可以攻克,乘水而归,可谓万全。孙权很是认可他的建议,于是听从。如吕蒙所言,清晨甘宁带头攻城,到了饭点就已经攻破。立下大功,孙权又为他加官,就封了他庐江太守,加部曲,加人手,百般爱待。


  吕蒙回去封地,还没到庐陵就又有贼兵作乱,诸将攻讨都不能擒拿,孙权(可以想见的暴躁)感叹,鸷鸟累百,不如一鹗。上百只鸷鸟,也比不上我一只鱼鹰啊(请自行体会这一句的感慨骄傲)。于是把吕蒙召回来攻讨,吕蒙一到就诛杀了他们的首领,解决了这场乱斗。


  在孙权的宠爱信任下,吕蒙脱颖而出,正是因为他才能突出,想常人所不能想,反叫诸将都做了陪衬,也让孙权感慨,鸷鸟累百不如一鹗。孙权的养成已见成效,君臣相谐,意气风发,恩深义重,这是属于他们的大好时光。


  


  8.计谲郝普


  就在这一年,西进的刘备平定了蜀地,孙权见刘备得益州,便让诸葛瑾前往讨要荆州诸郡,刘备却不同意,说我想要取凉州,等我取了凉州,就把荆州还给东吴。刘备入荆州本来就是孙权悔恨之事,见刘备态度轻慢,还想拿凉州来搪塞,更不可能信他的鬼话,于是任命了三郡官员前去上任,不料都被关羽赶了回来,荆州问题顿时令吴蜀关系岌岌可危,大怒的孙权便派得力干将吕蒙带兵强取三郡。


  吕蒙一路而来,长沙桂阳望风而降,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肯归降,这时刘备已经到了前线公安,派关羽把三郡夺回来。孙权忙派鲁肃在益阳抵御关羽,又飞书召吕蒙回来共拒关羽。


  然而吕蒙这边有点状况。他已经找到郝普的故人郑玄之,打算让他劝降郝普。


  君主飞书相召,吕蒙果断决定,装没听见。


  吕蒙夜召诸将,下令清晨攻城,又开始忽悠在一边的郑玄之:郝普这人想做个忠义之士,这挺好,可惜他不知道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所围,关羽在南郡被我家至尊阻挡了,这些都是您知道的,他们自顾不暇,哪有余力来救郝普?我军兵强马壮,奋力攻城,不到几日就能攻下,城破后郝普他又有什么后路呢?这些利害,不如您进城去和他说上一说。


  被忽悠了的郑玄之立马就去了。成功说服了郝普,郝普归降后才知道刘备就在公安,关羽就在益阳,悔断肠。


  解决了零陵,吕蒙这才回益阳。完美。


  ……个鬼啊!


  吕子明你还真敢啊!丢着强敌在侧的鲁肃不管,君主的书信也放到一边,办完事才回去,这得是多信任鲁肃的能力,孙权又是多信任他,又是多有自信?


  就算没拿下零陵,孙权又没理由怪你,冒着忤逆主公罪名的风险也要把零陵拿下来,诚然已经是为国家计为君主计了吧。总站在孙权的角度为他着想,忧君之所忧,孙权喜欢他不是很自然的吗?


 


  再者,用兵之道,攻心为上,到了这个时候,吕蒙已经不再囿于正面迎击了,如何攻心,成为他作战过程中的重要议题。


  他考虑的不但是如何打赢这一仗,而且还有如何实现最大效益地打赢。


  如何能够以最少的伤亡与杀戮,兵不血刃地取得胜利。


  从这个角度上讲,子明有仁者之心。


  


  或许有人会说他用计诡谲,但吕蒙并不在意这些说法,上面说过,他追求的方法是实用的,只要能达成目的,就是好办法。


  这件事结束后,孙权没有处罚吕蒙,还把阳新和寻阳都给他当奉邑。(君臣的信任)


  


  9.合肥捍卫


  吕蒙率军赶到后,刘备果断决定,不打了,又与孙权重新结盟,约定吴蜀以湘水为界,于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孙权,带上他的十万大军,意气风发地就去了……合肥。


  这座宿命之城。


  他一生的痛。


  然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,合肥没打下来,于是撤军,却被张辽所袭,吕蒙与凌统等人以死捍卫孙权。


  什么也不说了,万能的子明。


  


  后来曹操又大举出兵濡须,孙权以吕蒙为都督,又在前面的船坞上设置万张强弩,以此抵御曹操。曹操的前锋还没驻扎好,就被吕蒙攻破,年纪能当孙权爹的曹操只好含恨退兵。孙权于是又给吕蒙升官,封左护军、虎威将军。


  虎威这个将军封号是孙权原创,众所周知孙郎爱(射)虎,给自己的女儿取字大虎小虎,称养子为虎子,给爱将吕蒙封称号虎威,可见老虎是孙权真爱了。


  


  10.陈计图荆


  鲁肃死后,人马都归了吕蒙(鲁肃死时他遗腹子还没出世),吕蒙又封了汉昌太守,封邑加了下雋、刘阳、汉昌、州陵,这几个郡原本是周瑜的奉邑,周瑜死后归了鲁肃,鲁肃死后归了吕蒙,这样算是吕蒙正式接了鲁肃的班。


  与关羽做邻居的变成了吕蒙,吕蒙考虑到关羽骁雄,又有兼并东吴领地的心思,而且位于东吴上游,相当危险,可谓东吴的悬顶之剑,于是向孙权提出了一个战略方案:


  让孙皎守南郡,潘璋驻扎白帝城,蒋钦率领万人在长江上下巡游作战,我为国家守住襄阳要地。如此,可与曹操相拒,也无须仰赖关羽的力量来抵御曹操。


  从前吴蜀同盟,是因为估计到曹操强大,不如与刘备结好协作,但实际证明,曹操该打东吴还是在打,东吴也的确凭借自己的力量与曹魏打得有来有往,反倒是刘备这个所谓盟友,借荆州不还在先,侮辱孙权在后,又对东吴虎视眈眈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东吴的劲敌,不如早除之。


  吕蒙又指出,关羽君臣骄矜奸诈,反复无常,实在不能信任,关羽现在之所以没有对东吴下手,不过是因为至尊圣明(恭维一下),而我等还存活着(“蒙等尚存”),不趁着我们强盛时解决掉他,一旦我们死后,再想击败他就难了。


  “蒙等尚存”,结合吕蒙后期多病,大概是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,想趁着自己还在,为孙权解决这一心腹大患。不然关羽的年纪都是他们父辈了,按常理论不应该是先考虑到关羽死后如何吗。


  


  孙权听了,深以为然。又与吕蒙讨论徐州战线,吕蒙表示,徐州守军一般般,至尊想拿就能拿到(这应该是在安慰孙权了),但是徐州地势平阔,适合骑兵驰骋,就算我们今天取得了城池,曹操很快就会再派人来夺,我军不适合陆战,就算是派七八万人去守也很头疼。不如西向拿下关羽,扩张长江水战战线。(这说明吕蒙计议长远,攻下之前就先想到如何守了)


  孙权听了,觉得吕蒙说得很对,他的确为东吴指出了一条扩张强国的可行策略。


  君臣决心,不再依靠刘备的力量,自行抵御曹操。如此,荆州便是势在必得,让长江成为东吴的内河,依靠东吴本身擅长的水战,才能实现吕蒙的战略计划。


  


  故事讲到这里,已经是高潮与终曲前的音节,隐隐透出悲凉,留给吕蒙的时间已经不多,他即将在最后那场大战中燃尽自己,向孙权献上最后的忠诚。


  


  11.计定荆州


  关羽骁雄,想要打败他,就得让他放下戒备。有道是: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于是吕蒙到了陆口,越发地与关羽结好。


  关羽攻打樊城,留下不少兵马驻守在公安、江陵。吕蒙上疏说,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了许多兵马,必定还是防备在他后方的我,我常常生病,请求带部分士卒以治病的名义回建业。关羽知道了肯定会把兵马都调到襄阳。我们派大军走水路昼夜赶路而上,趁着空虚袭击他们,那就可以攻下南郡擒住关羽了。于是诈病,孙权也很配合地发布公开的文告,召吕蒙回来,关羽知道后,果然中计,渐渐撤掉兵力调往樊城。


  关羽捉住魏将于禁后,收了他的人马数万人,因为缺少粮食,便越过当初吴蜀约定的湘水分界,擅自取用了东吴在湘关的米仓(关二爷真真作死)。孙权见关羽暴露了缺粮的事实,抓住时机派遣吕蒙前往取南郡。


  吕蒙离开建业前,问孙权要了个人,就是孙权很不喜欢的被流放的狂士虞翻,理由是自己多病,而虞翻懂医术,其实也是想借此让虞翻这个有才之士脱罪。


  (这个举动戴着cp滤镜看,怎么都有种离开前为你把能做的事都做了的意味)


  这边又出现了重点,要求情,可吕蒙这个求情方式很清新脱俗啊!


  刘基给虞翻求情时抱着孙权大腿是这么说的:“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,虽翻有罪,天下孰知之?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,故海内望风,今一朝弃之,可乎?”“孟德轻害士人,天下非之。大王躬行德义,欲与尧、舜比隆,何得自喻于彼乎?”


  吕蒙:“我身体不好,您让他跟着我给我治病吧。”


  然后孙权就同意了,同意了,意了,了……


  该说孙权之宠子明天下皆知吗?


  吕蒙这句话也是稳准狠,仗着孙权在意自己提要求,这是吃定了孙权把自己的身体看得那么重吗?


  


  


  尽管占了天时,又是攻敌空虚,吕蒙仍然计虑周详,定下著名的“白衣过江”之策,吕蒙到了寻阳自己地头,将精兵埋伏在船中,改扮为商人,昼夜赶路,把关羽设在江边的斥候都悄悄地抓了,关羽一点风声都没听到。吕蒙的计略,仍然是追求尽力减少战损,为孙权保留兵力。


  到了南郡,士仁(就是演义里那个傅士仁,演义黑他“不是人”)、麋芳都投降了。


  吕蒙进入城中,俘虏了关羽和将士的家属,运用已经炉火纯青的攻心之术,温言抚慰,又约令三军于百姓秋毫无犯,不能拿百姓的东西。吕蒙手下有个小兵,是吕蒙老乡,取了百姓家的斗笠来覆盖铠甲,尽管铠甲是公家的,但吕蒙还是觉得他犯了军规,垂泪斩之,于是三军震慑,路不拾遗。吕蒙又各种抚恤老幼病残,吴军自然得到了民心。关羽的府藏财宝也都好好封存起来等着孙权来。(这个吕蒙,早已经不是当初为了点可怜的部曲费劲心思的吕蒙了。)


  关羽纵然派使者来问军中情况,吕蒙都善待使者大大方方给他看,关羽属下军士听说家属过得比以前在关羽手下还好,都没了斗志,任是关羽威震华夏,也只好迎接他的失败。于是荆州平定。


  


  12.命莫能请


  荆州平定,吕蒙居功至伟,孙权更是欢喜,封他为南郡太守,爵位是孱陵候(孱陵就是公安,叫公安是吴蜀相安无事的意味,而现在,去你的相安无事→ →)孙权在公安摆庆功宴,吕蒙说生病了推辞,孙权笑着说,擒拿关羽的功劳,是因为子明你的谋略,现在已经大捷,却没有封赏,谦虚个什么劲呢?(这……至尊您还真是毫无察觉啊)于是增给他步骑鼓吹,导威仪,光耀于路。赐钱一亿,黄金五百斤。(这个数字哪怕是和同时代本身比,也挺恐怖了……)


  吕蒙再次推辞金钱赏赐,就像以前推辞给他增的部曲一样,可这次孙权却是铁了心一般,一定要他收下。


  孙权所给的不可谓不多,可吕蒙却是没有时间去受用了。封爵未下,吕蒙疾病发作,孙权当时在公安,就把他接到内殿也就是自己的居所,给他百般医治护理,没办法了又招募国境内能治好吕蒙病的人,赐千金。有时候吕蒙要扎针,孙权就为他黯然神伤。(扎个针啊!人家以前在战场什么伤没遇到过,至尊您……行吧理解。)( “时有针加,权为止惨慽”。有人把针加解释为病情如针线之加,大概也是被孙权这反应震惊到了吧) 


  孙权想要见见吕蒙,又怕自己的到来会让他过于辛劳,常常在墙上凿开的洞里偷看他(著名的吴候偷窥)。看到吕蒙能稍微吃下点东西,就很高兴,对着左右说笑。要是不能,就长吁短叹,夜不能寐。


  吕蒙的病情稍微好了一点,就为他下赦令,群臣都来庆贺。


  赦令指的是发布减免罪行或赋役的命令,结合这一年荆州大疫,除荆州民租税,有理由推论赦令就是这一次了,但耐人寻味的是“为下赦令”,你作为君主,荆州大疫百姓不好过,那免除租税也合理,但是为吕蒙大赦……怎么看都是在为他祈福吧。而群臣都来庆贺,想象一下张昭来祝贺孙权“至尊大喜呀,您的虎威将军终于好点了……”那画面……


  莫非这俩那点事儿东吴大伙都知道了→ →


  总之吕蒙的确是大家都认可的社稷栋梁,可惜后来吕蒙病情又再次加重,孙权亲自前往探视他,又命令道士在星辰之下为他请命,但使尽手段也并没能留住他,吕蒙最终卒于内殿。孙权哀痛至极,为他减膳减眠以哀悼。


  吕蒙未死之时,所得的珍宝赏赐都封存在府库里,让主管的人在他死后(命绝之日,原文更狠)都上还给国家,丧事也务必从简。孙权知道后,就更加悲伤感动。


  吕蒙死后,儿子吕霸继承了爵位,孙权给了他三百户人家为吕蒙守冢。


  


  吕蒙在病重时,孙权做了所有他能做的,不惜偷窥请医请命,不管以怎样的角度来解读,这份情谊都难以抹杀。


  时逢乱世,风雨无情,吕蒙幼时贫贱,为富贵搏上性命,那时的他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会有人如此珍视自己的生命吧。




  陈寿总结说,“自创业功臣疾病,权意之所钟,吕蒙、凌统最重,(朱)然次矣。”不得不说史官说这样的话是很主观的,但看看这大段的描述,对着孙权大张旗鼓的折腾,陈寿也只能表示,权&蒙真rio。


  




  史书上的明糖就到此为止,下面补充一些暗糖,也就是没那么明显看出来的:


  1.庱亭射虎


  建安二十三年,也就是荆州之战前一年,没那么忙碌的孙权去吴郡,却在半路跑去庱亭猎虎。


  好端端地跑到这个地方来干嘛呢?


  庱亭这个地方,又称吕蒙城,是吕蒙曾经屯兵筑城的地方。建安二十三年孙权打猎有记载,是因为出了点事儿,差点被虎给猎了,“马为虎所伤,权投以双戟,虎却废,常从张世击以戈,获之。”那没有出事的时候,孙权是怎么打猎的呢?欢迎放飞想象~


  


  2.左右都督


  吕蒙袭南郡的时候,孙权打算让吕蒙和孙皎当左右督,就跟赤壁时的周瑜程普那样,但众所周知一开始周瑜和程普关系并不好,吕蒙就跟孙权说了,要是您觉得孙皎有才能,就用孙皎,要是觉得我有才能,就用我。以前周瑜、程普做左右督,一同攻江陵,尽管事情都是周瑜裁决,但程普自恃资历,且与周瑜平级,两人相处得很不和睦,差点坏了国家大事,应当引以为戒。


  孙权醒悟过来,于是说:以卿为大督,命孙皎为后继。


  原文用的是“谢”,道歉啊!


  你们是有多相敬如宾啊?吕蒙是有多受娇宠啊???


  左右督本来就是相互协作彼此掣肘的意思,但吕蒙一提不愿意让人牵制自己,孙权一点没生气,还完全听从,还道歉……


  君臣之间的信任,真的很难得。孙权充分相信吕蒙,吕蒙也敢直言对孙权说出自己的看法,君臣相得,相互成就,也无怪他们能够有如此作为。


  


  3.举荐祁奚


  曾经有一任江夏太守叫做蔡遗,在孙权面前告吕蒙的状,可吕蒙并没有记恨他。豫章太守顾邵死后,要选继任的人,孙权问了吕蒙的意见(连这也要问吕蒙),吕蒙推荐了蔡遗,孙权于是打趣他:“君欲为祁奚耶?”你想当那个外举不避仇的祁奚吗?于是听从了吕蒙的意见。(感受一下他们的相处氛围)


  


  4.秘不能宣


  吕蒙称疾诣建业,(陆)逊往见之,谓曰:“关羽接境,如何远下,后不当可忧也?”蒙曰:“诚如来言,然我病笃。”


  建安二十四年,刘备将关羽围樊、襄阳,(全)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,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,恐事泄,故寝琮表不答。


  陆逊:关羽blablabla


  吕蒙:你说的都对,但至尊和我都定好计了,不能告诉你们。


  全琮:关羽blablabla


  孙权:你说的都对,但我和子明都定好计了,不能告诉你们。


  


  5.守冢三百


  上文说到吕蒙死后孙权给他儿子三百户为吕蒙守冢,别小看这个数字,三百户的规格相当高。


  汉朝给淮南王的守冢,也就三十户,历史上,不是帝王家的,一般守冢不会超过五十户,有一百就相当稀少了,那三百户是个什么概念呢?汉朝给武帝、昭帝、宣帝、明帝的守冢人家,也就三百户。


  孙权给吕蒙的荣宠,相信已经是他能给出最多的了。


 


  6.追思吕蒙


  吕蒙过世后,孙权一直怀念,又忧虑将领的才干,又是愤慨又是叹息,考虑到朱据文武兼备,可以继承吕蒙、张温的事业,于是任用朱据为建义校尉。(出自吴书十二)


  


  


  


  


  捋完明糖与暗糖,我们来看看有yy空间的那些梗:


  1.孙亮


  孙亮,孙权最宠爱的幼子,字子明。


  而孙亮出生时,吕蒙已经去世二十三年了……


  


  2.儿子们的年龄问题


  孙权次子孙虑,出生于213年,三子孙和,出生于224年,中间隔了11年。


  那这十一年里,孙权忙着干嘛呢?


  与曹操相拒濡须。


  征皖城。


  取三郡。


  攻合肥。


  攻濡须。


  准备打关羽。


  打关羽。


  全是吕蒙刷战功大放异彩的事件。


  孙权表示孤也很忙的。  


  


  3.儿子们的名字


  吕蒙子叫吕霸,孙权子叫孙霸。


  吕蒙子叫吕睦,孙权子叫孙和。


  你们是商量好的吗?


  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 


  综上,这么好吃的权蒙,真的不来一发吗?


  


  


   


  



评论

热度(56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